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業,全方位掌握國際互聯網最新資訊
最開始,sdwan在技術方案上是純Overlay的,網絡的連接和增值服務都在企業邊緣完成,因此完全是OTT ISP的。大概從2016年開始,SP的角色開始被引入sdwan方案中,思路上兩點主要的變化在于,網絡連接上要考慮對接SP的Underlay,增值服務方面要考慮對接SP的TeleCloud。對于這兩種思路,國外的一些說法分別稱為“SD-WAN 1.0”和“SD-WAN 2.0”,實際上這兩種方案并不是單純的升級關系,準確地說,“SD-WAN 1.0”是“Enterprise Oriented”,而“SD-WAN 2.0”是“SP Oriented”,后面就用“Enterprise Oriented SD-WAN”和“SP Oriented SD-WAN”來指代這兩種思路。
實際上,當SP的角色被引入SD-WAN后,SD-WAN在概念上似乎有了很多令人遐想的空間,是不是在廣域網上做SDN就都能叫做SD-WAN呢?這個問題,從技術層面來討論是很困難的,因為SD-WAN的名字確實是起得太大了。
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,SD-WAN的出發點是對企業級的WAN進行增強,如果有哪家SP用SDN做了或改造了一個Backbone,但是這個WAN并不直接面向企業提供服務,那么嚴格來說它就不應該被納入到SD-WAN的范疇中。
當然,把一個SD-WAN方案跑在一個用SDN做的Backbone上也是沒問題的,但這兩者不宜混為一談,更別談有一些Backbone其實就沒做SDN,只是靠著輕載來保證質量了。
文章標題:《sdwan技術》
作 者:云杰小編。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學習參考:http://www.cangshengjg.com/showinfo-114-3710-0.html